上一期小编为各位友友介绍了多发性骨髓瘤(MM)免疫失调的相关知识,相信友友们已经明白了失控的浆细胞是导致MM发生发展的罪魁祸首。但实际上,浆细胞的恶性增殖不仅仅局限于骨髓,也可能“流窜作案”,在身体的其他部位形成病灶,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髓外病变(EMD)。本期,小编将与各位友友们一起化身侦探,揭发EMD患者浆细胞的那些“罪行”! EMD常在病情恶化后才出现1,但发病率其实并不低。在初诊MM患者中,伴有EMD患者约占7%~18%,而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EMD的患者约为6%-20%2。对于EMD,我们目前所掌握的重点信息主要有如下几点: 与高龄、合并症、治疗缓解时间短等类似,EMD也是不良的预后相关因素之一,患病期间任何阶段出现EMD均可带来不良的生存预后3-6 髓外患者通常与del(17p)、t(4;14)、t(14;16)、1q21扩增等高危细胞遗传学变异相关7 目前,尚无针对EMD的标准治疗方案 EMD几乎可以在身体中任何组织器官发现8,例如椎体、肋骨、胸骨、颅骨和骨盆等部位(图1)。对于新诊断MM(NDMM)和复发难治性MM(RRMM)而言,其EMD发生部位可能存在差异9,在NDMM中,皮肤受累较为常见,但在RRMM中,受累部位包括肝脏、肾脏、淋巴结、中枢神经系统、乳腺、胸膜和心包等。 图1 EMD发生部位 目前,医学界还没有一致的EMD分类标准。基于侵犯部位和相关表现,梅奥诊所Shaji Kumar等研究者将EMD分为六种类型(图2)。 图2 EMD分类情况 EMD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。研究发现,骨髓瘤细胞与骨髓微环境相互作用时,会激活一系列信号级联反应,从而让这些细胞不断粘附、趋化于骨髓。另外,黏附分子的表达下调、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变化以及血管生成增多等因素,也可能导致髓外病变的产生7。简单来说,就是恶性浆细胞地不断变异,让它们在不同的地方形成更多的病灶。因此及早发现、早期治疗是非常重要的! EMD在具有某些细胞异常学特征、特定的免疫表型、溶骨性病变和高钙血症患者中发生率较高9,10-13,此类患者应积极控制MM病情进展,警惕EMD的发生。 图3 EMD的高危因素 目前,由于缺乏前瞻性临床试验数据,且临床证据多数来自回顾性研究,因此,对于EMD患者的治疗方案还没有明确的推荐。在治疗过程中,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及健康状况进行个体化治疗。身体素质较好的患者可进行强化诱导治疗、巩固性ASCT及强化维持治疗;体弱患者可进行低剂量联合化疗和延长维持治疗7。建议符合移植条件的EMD患者接受包含新药的三药诱导治疗后序贯移植。此外,放疗或手术对于局部病灶有一定疗效。 近年来,研究显示新机制药物的联合方案也可能为EMD患者带来获益。举例来说,一项回顾性研究14纳入了45例伴有EMD的RRMM患者,其中有44%的患者为EMD-B,38%的患者在诊断时就已经发现EMD。研究中,卡非佐米每周两次给药,最大剂量给到56mg/m2。同时,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联用其他药物。42例患者中,血清学总缓解率(ORR)达59%,尤其是使用卡非佐米+来那度胺+地塞米松方案的17例患者,血清学ORR更是高达76%,髓外缓解评估显示分别有45%和9%的患者达到了部分缓解和疾病稳定状态。以上数据表明,作为新一代蛋白酶体抑制剂,含卡非佐米的治疗方案在EMD患者中具有很大的治疗潜力。 结语 髓外病变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一种侵袭性表现,其发病率常被低估。髓外病变患者往往预后较差,目前缺乏标准化治疗。耐受患者可进行强化诱导治疗、巩固性ASCT及强化维持,体弱患者可进行低剂量联合化疗和延长维持治疗。新药时代,卡非佐米等药物的应用可为患者提供更多选择。期待未来更多前瞻性研究数据的面世,提升髓外病变患者的治疗获益。 参考文献 1. Li Y, et al. Transl Oncol. 2022 Aug;22:101465. 2. 李新,黄仲夏. 肿瘤学杂志,2020,26(02):86-91. 3.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,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. 中华内科杂志,2022,61(05):480-487. 4. VaRETtoni M, et al. Ann Oncol. 2010 Feb;21(2):325-330. 5. Gagelmann N, et al. Haematologica. 2018 May;103(5):890-897. 6. Pour L, et al. Haematologica. 2014 Feb;99(2):360-4. 7. Bansal R, et al. Blood Cancer J. 2021 Sep 29;11(9):161. 8. Tiede A, et al. Haematologica. 2020 Jul;105(7):1791-1801. 9. Bladé J, et al. Blood Cancer J. 2022 Mar 21;12(3):45. 10. Usmani SZ, et al. Haematologica. 2012 Nov;97(11):1761-7. 11. Kremer M, et al. J Pathol. 2005 Jan;205(1):92-101. 12. Dahl IM, et al. Br J Haematol. 2002 Feb;116(2):273-7. 13. Mangiacavalli S, et al. Ann Hematol. 2017 Jan;96(1):73-80. 14. Zhou X, et al. Cancers (Basel). 2020 Apr 23;12(4):1035. “案情”背景和要点剖析
“离家出走”的浆细胞“流窜作案”
“犯罪侧写”:起底EMD的发病机制
保护潜在“受害者”!
“围歼罪犯”:新药联合方案利刃出击